经方验方

泄泻方集锦

沈仲圭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泄泻方集锦

概说

大便稀泄,次数增多,腹痛或不痛,并无努责、里急后重。亦无脓血,惟觉困倦之证,称之泄泻。它可以发生于急、慢性肠炎,肠结核,胃肠功能紊乱症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。祖国医学历来认为主要责之脾、湿,《难经》即有“湿多成五泄”之说;张景岳提出“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”的见解。文献所论泄泻,名目繁多,如寒泻、火泻、暑泻、肾泻、五更泻……但究之实际,应如张三锡所云:“河间辨别寒热,黑白分明,可谓确论矣。大都以脉之迟数,口之渴否定寒热;日之新久,腹中痛否定虚实,尤为切当”。明乎于此,分其寒湿、湿热,别其虚、实,则治法井然,泾渭分明矣。

集方

增损胃苓法

【主治】 腹痛泄泻,小便热赤,肠鸣辘辘,苔白,脉濡缓。

【组成】 泔茅术10克,厚朴、陈皮各7.5克,赤苓、茯苓、泽泻、藿香各15克,滑石20克。

【方解】 本方用平胃以燥湿健脾和胃;藿香芳香化浊;二苓、泽泻、滑石渗湿利尿。此方乃温化分利之剂。

和中导滞法

【主治】 暑湿泄泻,脘闷腹胀,口苦溺赤,脉濡滑带数,苔厚腻。

【组成】 法半夏、车前子各10克,陈皮7.5克,赤苓、猪苓、泽泻、藿香各15克,厚朴、木香、左金丸各5克,神曲、薏苡仁、扁豆衣各20克。粪色黄褐,肛热气秽者,去左金丸加黄连、黄芩。

【方解】 本方以藿朴夏苓清暑利湿、辟秽化浊;猪苓、泽泻、车前、苡仁利小便以渗湿;陈皮、神曲、扁豆衣和中健脾;木香理气行滞;左金丸清暑降逆。此方主以芳化分利,佐以淡渗苦降,为治湿热泻之平剂。

益脾饼

【主治】 脾胃寒湿,饮食减少,长作泄泻,完谷不化。

【组成】 白术400克,干姜、鸡内金各100克,熟枣肉250克。将术、姜、鸡内金研细末,共和枣肉捣泥,作小饼,空心细嚼。

【方解】 本方用白术健脾气,大枣滋脾阴;鸡内金导滞健胃;干姜温中散寒。综合全方功能,健脾胃,助消化。乃张氏《衷中参西录》所载之经验方。

按: 张氏尝谓:“余为友人制此方,和药一料,服之而愈者数人,后屡试此方,无不效验。”编者体会此种剂型改革,既易为病家所接受,又能充分发挥药效,对于消化不良及某些慢性衰弱性疾患,均有参考价值。

温脾饮

【主治】 面色萎黄,神疲体倦,呕吐食少,舌淡苔白,脉缓弱之中寒泄泻。

【组成】 人参、炙甘草各5克,白术、扁豆各15克,干姜10克,陈皮、当归各7.5克。

下焦寒、带下、白浊者,加破故纸;胃气滞,胸腹痛者,加藿香、丁香、蔻仁、砂仁、白芥子;脾气下陷而身热者,加升麻、脾胃虚极,呕吐不止者,倍人参、白术,加柴胡,胡椒。

【方解】 本方用理中以理中焦,暖脾胃;扁豆、陈皮健脾和胃;当归和血温肠。此方以温中为主,以气药中伍一血药,取气血互生之妙义。

脾胃双补丸

【主治】 黎明腹鸣即泄,腹部畏寒,脉象沉细,舌淡苔白。

【组成】 人参、淮山药、莲肉、肉豆蔻、补骨脂、萸肉、茯苓各400克,为丸。

虚而有火者,去人参、肉豆蔻、补骨脂、巴戟肉;若脉沉迟细弱而泄频者,加五味子。

【方解】 本方用人参、淮山药、莲肉补中益脾;茯苓、砂仁、橘红理气和胃;补骨脂肉豆蔻、巴戟肉、菟丝子、萸肉益肾填下元;车前子分利水道以为佐使。本方主在温肾暖脾,和中安胃。

七味白术散

【主治】 消化不良、脾虚泄泻,尤适用于小儿虚羸脾疳之证。

【组成】 人参、炙草、葛根各5克,白术、茯苓、藿香各15克,木香5克。

【方解】 本方取四君甘温益胃健脾;二香芳香醒脾;葛根鼓舞中阳起升清之功。全方寓补于疏导之中,使补而勿滞。

小结

《杂病源流犀烛》谓:“湿盛则飧泄,乃独由于湿耳。不知风、寒、热、虚虽皆能为病,苟脾强无湿,四者均不得而干之,何自成泄?是泄虽有风、寒、热、虚之不同,要未有不原于湿者”。所以,泄泻虽以湿为主,但有寒湿、湿热之异。

尤在泾渭:“热泻者……其症腹痛自汗,烦渴而垢,脉洪数或虚,肛门热痛,粪出如汤”;雷少逸谓:“寒泻者……所以澄澈清冷,俨如鸭粪,腹中绵痛,小便清白”;戴复庵谓:“肾泻……令人水泻不止,其泻每在五更,天将明时,必洞泄二三次。”根据诸家论述,按症分别,则治必有效。寒湿致泻,增损胃苓法可选;湿热泄泻,和中导滞法加减之;脾胃虚弱之泻,七味白术散、益脾饼缓调;脾阳不振者,可投温脾饮;命火衰之肾泄,可用脾肾双补丸或四神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沈仲圭论杂病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