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急性单纯性肠梗阻
顾伯华
【摘要】
【关键字】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急性单纯性肠梗阻
病例吴某,女,44岁,职员。住院号: 34835。
初诊:1975年3月15日。
脐周阵发性绞痛7小时余,轻度恶心,昨日大便1次,今未解大便,无屁,腹胀痛不适。腹软,扪之无明显块状物。肠鸣音亢进。腹围76厘米。苔腻,脉滑。腹部X线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,中腹部有充气肠曲并伴有数个液面。患者于1958年行输卵管结扎术。1959年起有数次类似发作。证属积滞瘀阻肠道,不通则痛,清气不能升,浊气不得降。治拟通里攻下,行气散结。处方: 生大黄9克(后入),玄明粉(分冲)9克,枳实9克,川厚朴9克,莱菔子(打)15克,大腹皮12克,红藤30克,桃仁12克。上午、下午各服1帖。大承气汤1剂,浓煎200毫升,肛门滴注。静脉输液,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。
二诊: 3月17日。
经上述处理,于当日下午排便2次。X线腹透: 肠腔无朋显充气及液平面。患者自诉尚有轻度腹痛、腹胀。腹软,无明显压痛,肠鸣音正常,未闻到气过水声。再拟前法,以巩固疗效。原方3帖。
按: 粘连性肠梗阻的特点是腹痛、腹胀、恶心呕吐、停止排便排气,伴有腹部手术史。《内经》有关于此的描述是“饮食不下,膈塞不通,邪在胃脘”,以及“关格”、“肠结”的记载。“关者,不得出也;格者,不得入也”。治疗以通里攻下、行气散结的承气汤与硝菔通结汤为主,使肠道气滞通畅后,上可缓解恶心呕吐,下可通气通便,中可缓解腹胀腹痛。所以,肠梗阻治疗的原则是“以通为主”。
顾伯华论外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